基礎知識 |
![]() |
銅管和木管樂器
發布時間:2012-8-3 0:54:41 點擊:5462次 文章分類:基礎知識
對銅管樂器和簧管樂器錄音,無論是在獨奏或是樂器組齊奏時都會對錄音師提出新的問題和挑戰.就此Hugh Robiohns 給出了一些提示和建議. 在給任何一種樂器錄音時如果你想排除掉音質的失真和錄音設備自身的靜噪而達到錄制最好的現場演奏效果.這肯定是個極大的挑戰!對我而言每一個樂器的錄音(作者注:包括人聲錄音)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就樂器中的銅管和簧管在錄制獨奏或它的樂器組時的方法和問題做一些說明. 其實在任何樂器錄音時如果你清楚的了解這個樂器的工作原理(例如:該樂器的聲音在那個部位發出又如何擴散和它的頻率響應范圍及動態范圍)那么擺放話筒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所以,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所有銅管樂器共有的特性: 1. 銅管樂器 在銅管樂器自1850年以來它的大家族里包括了短號、小號、長號、大號、次中音號等 其中最具決定意義的一次演化就是閥鍵(活塞)的發明使用,使的演奏家可以更加方便的時時演奏!在次之前唯一的改變音高方法是用滑管(就像現在的長號演奏一樣),雖然這種短滑管小號在19世紀很流行,但之后閥鍵(活塞)的應用被證明是更使用的方法! 小號的基本原理(作者注:以及它的“兄弟姐妹”都有同樣的原理)是通過嘴將空氣吹進銅管體內使空氣由于壓力變化在里面共鳴振動發出聲音。并可以通過改變嘴唇的拉力來改變管內空氣壓力從而產生不同的諧和回響。從而影響到它低音區的音不能完全對應上每個全音階的音。可是,我們也可通過活塞(閥)或滑塞來改變管身基本長度,從而產生準確的音高。而音色的質量取決于制作樂器的合金,喇叭口的形狀大小和管身的內徑決定了樂器的音量和均衡感。 就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那樣:銅管樂器的音量都很大,然而他們的音量卻是隨著音高而變化的,那是因為音越高管體所需要的壓力就越大隨之而來的就是振動共鳴的增大,使的音量也變的更大。舉個例子:在4米距離小號可以完美的產生超過96分貝音量左右的聲壓強度,在距離喇叭口周圍0.5米內可以產生130分貝以上音量的聲壓強度.在低音區里最低的音可能產生的聲壓強度是60分貝左右(不使用弱音器,且在4米距離),同樣在低音區里最高的音的聲壓強度也不會少于86分貝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小號高音時的動態范圍是低音區的2倍.如果拿這些和長號比較,那么長號比小號不但音量大5分貝左右以外而且還擁有更寬的動態范圍. 根據頻率波譜表可以看出在諧和的演奏狀態下,通管樂器的頻率振幅都是非常大。舉個例子:雖然小號的中心頻率在1200Hz左右,但它可以演奏在8KHz左右的高音,并可衍生出超聲波范圍的泛音. 泛音的平衡會因為音量的變化而改變,但基本頻率和第一個泛音不變,只是在高音時會有更大的動態范圍。所以,小號可以在演奏抒情的樂段時很甜美寧靜,在演奏比較熱烈奔放的樂段時很燦爛輝煌. 就長號來說,它的中心頻率是在550Hz左右,在演奏最激昂樂段時可以達到10KHz以上.但當長號演奏抒情的樂段時并不能象小號一樣寧靜甜美,它的音色依然保持著飽滿和明亮.在銅管中音域最低的是BASS和低音大號,雖然,它們的第一個泛音可以超過基本原則,但仍有能力產生29Hz的低音! 2. 簧管樂器(木管樂器) 簧管樂器可以說就是木管樂器,因為他們的范圍是基本相同的都包括單簧管(黑管)、雙簧管、薩克斯、巴松等。在此將集中介紹在現代流行音樂中使用較多的黑管和薩克斯兩種。但這里所談到的原則和原理都是整個木管樂器家庭共同的。 就象銅管樂器一樣,我們今天可以所認識的黑管其實是在1800s后獲得機械控制鍵后完成的,而現代的黑管與莫扎特時代的相比音色較明亮,音量也更大了。 木管的發生原理是:通過吹氣使簧片震動,由此來改變木管管身內的空氣壓力使其發生同時振動。而管身的內部空間可以通過本身的按鍵來改變,從而產生不同的音高的振動。而這些鍵不過是人們在實踐中為控制好距離較遠的“孔”來演奏而誕生的產物。 黑管產生的聲音,其中的不穩定泛音明顯超過它的穩定泛音,盡管它高音區的穩定泛音較強。但占優勢的不穩定泛音卻創造了單簧管空洞聲音效果的特性,而且還把高音區向上擴展到了12KHz的范圍。.黑管或許在管樂器中有最大的音量動態范圍,它最小音量可產生大約35分貝左右的SPL(聲壓強度) ,在2米距離的最大音量大約在90分貝左右的SPL。可是,就象所有的管樂器一樣,因為在高音區以很弱的氣息根本吹不出高音,所以黑管在高音區的音量動態范圍也就必然縮小。 薩克斯是由德國著名的樂器制造者Adolphe Sax在1846年制作用于軍隊的樂器,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由單個樂器合成的合成樂器,它擁有類似小號的銅管樂器管身和喇叭口,還擁有象黑管那樣的簧片吹口。所以,它也就同時擁有了銅管家族和簧管家族(木管)兩方面的音響特點,但是更進一步來說薩克斯的特點更接近簧管(木管)樂器一些。.薩克斯雖然可以說是大型爵士樂段、軍樂團、爵士樂、流行樂的主要樂器,但是它在大型的管弦樂隊卻很少露面。 .薩克斯有很寬的頻率動態范圍可以達到12KHz或更高的區域.實際上薩克斯就是一個有”金屬身體”的黑管。然而,如果增薩克斯管身上孔的尺寸可是使音量變的更大,如果增大喇叭口的尺寸意味著聲音的放射范圍會被改變。 3.錄制銅管樂器獨奏 在一般的私人房屋如果想建立最好的環境也許只有這個解決方法,但是它未必是最好的錄音方法。就象大多數樂器那樣,小號和長號的產生的聲音需要足夠的空間,使所有不同的諧和頻率充分延伸達到完全的平衡。因此,MIC的擺放要在1-4米的距離才可能符合錄音聲學環境的要求。 我建議最好將MIC擺放在距喇叭口大約2米的距離上,并和喇叭口的中軸線有30度的角度。另外錄音時MIC要略低于喇叭口,那是因為演奏者經常會將小號向下傾斜,但是在錄長號時我通常讓話筒略高于長號,這樣使聲音像從下方進入的一樣。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就是盡量將MIC擺在你不想錄的聲音的死角里。在以上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當接近小號時可以采到干凈、明亮、繃緊的聲音,在移動中錄音可以采到經過濾并帶有戲劇化的聲音(這是依賴錄音聲學) 還有另一個技巧是讓音樂家對著一面墻或窗戶進行演奏,然后將pressure zone mic(譯者注:指平面式麥克風:是一種MINI 型的電容式麥克風,裝在反射板或天花板那與墻壁上;由于震嫫位置在反射板的正上方,因此直接音與反射音可以同時間同相位轉為為電子訊號。) 朝著那面墻(窗戶)放置,要有合適的高度并且要在聲音直接達到的距離外。這樣錄下來的是既純又詳盡的聲音。另外對音樂家也有個好處,那就是告訴了他一些聲學回響的知識。] 假設MIC如果太*近樂器那么聲音的均衡將會打破,或許有些會夸大或許有些會被縮小。而這樣錄出的聲音最后只能被當作無法被EQ正確的分類出來的“噪音”了。同樣的如果將MIC放在喇叭口的軸心線上,不但會使MIC暴露在很大的聲壓和偶爾“來自小號”的風中,而且會過分強調高聲區的泛音。盡管可以錄出嘹亮宏大的聲音,但當音樂家在演奏時移動了樂器后,聲音的質量和音量就會出現較大的差別。總的來說也就是也使聲音失去了均衡(平衡)。 當MIC離小號越來越近的時音量也就漸漸增大,許多MIC都無法在大約1米距離應對這些聲壓。只有像電容話筒才能在那么大的聲壓下精確的記錄聲音。然而,電子傳導條不會接受的那么好,因為電導體通常沒有專門用于擴音器頭上的設備(因為幾乎都會超負荷)。當條形麥克離小號和長號太近時,它的震動膜片會受損;有這樣一種說法,只要在一種安全的距離,條形麥克的確會給出一種光滑自然的聲音,但這要求很謹慎。 一般來說,用大震膜話筒錄樂器較低音區的音色是最好的,但是你也的注意所選的MIC不能是那種專為錄制人聲設計的MIC。因為那種MIC在錄2-6KHz雖是很清晰,但在錄到銅管的較高泛音時卻記錄的是刺耳的聲音。 在錄制一些有很大的閥鍵(活塞)的銅管時(例如:大號、次中音號等)會出現機械結構產生的噪音,但我們可以通過演奏者的技術來降低這些噪音。還有個辦法就是將MIC放在樂器的后方超過樂器高度的地方,這樣就可以使演奏者成為一個“盾”來擋住噪音。 4.錄制簧管樂器(木管樂器) 錄制簧管樂器時關鍵是要了解這種樂器發音不是在喇叭口,而是在管身內。 只有在黑管或類似樂器發較高音時是從喇叭口發出,并經過四周的反射后才會與較低的泛音達到均衡(平衡)。所以說最好的位置就是將一個MIC擺放在1到2米的距離間,高度與樂器的頂端相同并指向它的孔,另一個放在正對管身與前一個同樣的距離上,高度到管身的下半段即可。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錄制直接發出的聲音和回響的聲音!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它喇叭口的近距離采音的話,只會是非常無力、纖細、難聽的聲音。所以不可在喇叭口附近放置MIC。 還有個普遍的問題要說,就是機械結構鍵所產生的噪音。當然它大部分可以通過演奏者的技術進行消減,但還可以通過MIC的位置來加工一下。方法是將管身正前方的MIC放到管身的一邊上,左右兩邊都要試然后放到效果最好的一邊。由此來改造工作室的布置來獲得最好的樂器聲音效果。但與在前方位置相比也有個缺點,就是音色缺少了點光輝。 此外,如果你想要話筒最真實反映精確的、自然的聲音,那就最好避開MIC的最高的頻段范圍。因為在那個范圍錄制的樂器聲音會突出樂器刺耳的音響,所以均衡器很難識別這些音響更別說調整了!另外大多數專業人士都喜歡用大震膜例如:AKG C414s 和 Neumann(紐曼) U87s。而在用Small-capsule mics錄樂器時要仔細選好位置,要不然錄出的聲音會太尖。 在錄制薩克斯時需要有在方法上有一點小小的變動,因為它的喇叭口是彎曲向上的而我們要錄出聲音的感覺是想前的,所以要將MIC直接放在喇叭口上。這也是一種常見的手法。但是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原因很簡單從喇叭口發出的都是高頻所以采到的都是同樣猛烈、明亮的聲音。有種方法可以改善“它”就是將MIC的增益調小,這是一種在私人房間錄音很流行的方法。 在正規的錄音棚時可以用一種更好的方法。這個有點類似黑管的錄音方法,就是將MIC對著樂器的正中間并朝向演奏者的左手,距離在樂器前方的半米到一米之間,高度要超過樂器本身。這樣通過這個MIC可以采到由管身發出的直接聲音與喇叭口發出的高頻,結合后的聲音。同時要記得調整心型MIC相對于樂器的角度和距離,這樣才能獲得最均衡的聲音。 當薩克斯演奏者吹到較激動的樂段時經常會做很多動作,這樣就給錄音師出了大難題。因為演奏者一動樂器和MIC間的距離就會變化,隨之音量和音質也會發生變化。我有個辦法(但不一定很實用)就是在喇叭口3英寸的地方懸掛一個第二近距離MIC,一定記得提醒演奏者將樂器始終把持在這個MIC下面,這樣一來可使薩克斯與MIC保持相對的靜止。 5.錄制銅管器樂組 銅管樂器組通常是由四件或更多銅管樂器構成,而我將展現銅管樂器組在搖滾、流行、藍調、靈歌中的基本任務! 一直以來銅管樂器組始終被認為擁有很大的音量,也就是這個原因當他們和其他音響較弱的樂器一起錄音時經常會制造很嚴重的問題。如果在一個大的錄音棚中,我們可以用隔音屏風給它們搭出一個隔離的單間錄音,使它們不影響音響較弱樂器的錄音。然而這種采取分別錄音然后再混合的方法雖然也能很好的記錄銅管但是它已經過時了,而且也只是在小的錄音棚才只有這種解決方法。而它唯一的缺點就是你的通過返送系統來獲得好的錄音,不過多彩排幾次就能克服這個問題了? 在錄制銅管樂器組時最大也是最普遍的意識錯誤是,試圖在同時錄音的情況下給每個樂器配置一個MIC。雖然這種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每個樂器的音響程度,但是這需要對每個MIC和每個樂器之間做很好的隔音措施。然而對于大多數樂器來說(尤其是銅管)當它們離MIC很近時采到的聲音會失去均衡并且很干澀。同樣的如果演奏者之間距離太近也會影響到MIC的錄音效果,當噪音被錄進去后就無法從根本上消除了。如果MIC擺放時相互間位置沒找好也是和上面的結果一樣! 就我的經驗而言,錄制樂器組最好的方法是布置不同距離的MIC來采音。首先,在兩米的距離上放置一個MIC,采音范圍正好覆蓋所有的演奏者。接下來放置一個強指向MIC,但擺放的距離就要看樂器組布置的面積和立體感擴展的要求了。不過就我來說會把它放在樂器組前方三米處,比樂器大約要高出一米的位置上。還有一個不錯的方法要告訴大家,就是把薩克斯放到距強指向MIC很近的地方,然后叫小號和長號在它后面布置,記得前后大約一步距離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制造出樂器組內平衡的很大差異。 如果你只有幾個音樂家來錄音,但你想最后的成品聽起來像塔一樣有立體感。那么在錄好的聲音上再加素材是很好的辦法哦!尤其是為了使聲音立體感密度加強,將音樂家的位置重新布置后再錄的素材通過最后的縮混與之前的聲音混合后將變的更有立體感和力量。但是的注意不要為了消除內部靜噪而過度的壓縮。 在大型爵士樂團中會有很大的銅管樂器組,錄好他們的關鍵是如何掌握演奏者的布局問題!試著將小號和短號布置在錄音棚的一面,長號布置在小號和短號所對另一面。這樣他們溢出的聲音就處于每個MIC的后面不會影響MIC的采音!還要注意盡量避免在前面提到的樂器組前面布置其他音樂家!!!尤其是在長號前面,因為當長號演奏的音量很大時,其他樂器的聲音都會被其埋沒,根本就沒法錄這些樂器的聲音了!所以絕對不要在長號前面布置其他樂器組了!最后是MIC的位置,MIC離樂器最少要2米遠,銅管樂器組4個人用一個MIC,木管樂器組2個人用一個MIC! 如果你發現在不同樂器組平衡上還有問題?可以在錄音棚里再聽一遍樂隊的演奏。如果還沒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可以請求樂隊的音樂總監把高音樂器組的1、2個演奏者抽出來,這樣比增加MIC或移動現在MIC的位置更有效。希望大家可以從中獲得幫助! 更多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