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 |
![]() |
和聲節奏
發布時間:2012-7-30 21:57:29 點擊:4468次 文章分類:基礎知識
所謂和聲節奏就是指和弦的時值長度。由于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要求和弦的時值與旋律音的時值絕對同步進行,因而在編曲過程中必然形成和弦自己的時值長度,即和聲節奏。
為了保持音樂形象的整體統一,編曲者應有意識地對全曲的和聲節奏進行整體設計。一般來說,應該避免和聲節奏忽長忽短、忽快忽慢地任意變化,使之和聲節奏在全曲、段落或樂句范圍內達到某種統一。
和聲節奏的統一性大致上有四各不同的表現形式:
1、全曲基本上以一種和聲節奏貫穿,形成規范性較強的平穩的和聲節奏。特別如舞曲、進行曲、搖籃曲等體裁,以及大部分抒情歌曲體裁,大多需用某種特定的穩定的和聲節奏。
2、多段體結構的歌曲在段落內部保持和聲節奏基本統一,在不同段落之間,根據音樂形象對比的需要,則采用不同的和聲節奏。
3、當歌曲在全曲及段落內部不存在統一的和聲節奏時,在上下句的樂句之間采用相同的和聲節奏,以達到局部結構和聲節奏的平衡與對稱,同時,隨著樂思的發展,特別在高潮部位及結束處,可能有加快或減慢的適度變化,但這類變化大都體現了有規律地層次性的特點。
4、部分歌曲確實難以將和聲節奏規范化(如朗誦調、長短句、非方整性樂風的歌曲等),可采用和弦式,以適應和聲節奏的靈活變化,同時,盡可能在樂句,甚至樂節范圍內加以統一。
大部分現代創作歌曲在創作時,作曲家大多已呼聲思維,編曲者應該細微地分析旋律,以發現旋律內存隱藏的和聲節奏。至于許多民歌,雖然原來的旋律并沒有伴奏,當然本身也就不存在規范和聲節奏,但是伴奏時注意加以規范化的處理,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當然,也不一定勉強用一種和聲節奏貫穿全曲,以避免生硬之感。
和聲節奏的處理(與織體設計直接有關)是直接關系音樂形象整體的問題。個別和弦選擇不當,其影響僅在局部,如果全曲的和聲節奏(包括織體)的選擇與組織不當,則會對音樂形象整體產生不良影響,好比是做好了一件漂亮衣服卻不合身一樣。 更多文章
|
![]() |